行業動態
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3月10日下午3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選舉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和常務委員。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心血管健康聯盟主席葛均波院士當選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葛均波,1962年11月出生,著名心血管病學家。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現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教授、博導,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上海市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院長、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會長、心血管健康聯盟主席、世界心臟聯盟常務理事,曾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美國心臟病學會國際顧問,亞太介入心臟病學會主席。先后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白求恩獎章、中國醫師獎、樹蘭醫學獎、世界杰出華人醫師霍英東獎。擔任《Cardiology Plus》主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副主編、《Herz》副主編。共發表 SCI 收錄的通訊作者論文506篇;主編英文專著1部、中文專著21部,主編《內科學(第9版)》2021年獲全國教材建設一等獎。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上海市科技功臣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上海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科技獎項16項。
長期致力于推動我國重大心血管疾病診療技術革新和成果轉化,在冠狀動脈(冠脈)腔內影像診斷、復雜介入診療技術創新、新型器械研發和心血管危重癥救治體系建立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在冠狀動脈腔內影像診斷領域,首次發現冠脈心肌橋的血管內超聲(IVUS)特征性“半月現象”,使其檢出率由冠脈造影的不足5%提高至95%以上,已成為心肌橋診斷的金標準。 在復雜冠脈病變介入治療領域,針對該領域有待攻克的“最后堡壘”—冠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CTO),為解決傳統術式開通率較低的問題,首創“逆向導絲技術”及其系列輔助技術,使介入手術成功率提升至90%以上,目前已成為CTO介入治療的三大常規術式之一。 在新型冠脈支架研發領域,針對傳統冠脈支架內血栓發生的關鍵環節,主持創制我國首枚“可降解涂層支架”和“生物可吸收支架”,國際原創“三氧化二砷藥物支架”,顯著降低致死性支架內血栓風險,實現我國冠脈介入產品自主研發的重大突破。 在高危心臟瓣膜疾病治療領域,打破外科手術禁區,國內率先開展“經皮二尖瓣夾合術”,首創“經心尖二尖瓣夾合術式”和微創器械ValveClamp,顯著提高手術效率和成功率,實現我國心臟瓣膜微創技術和產品創新的重要突破。
比起醫術醫德的耀眼光芒,更讓人矚目的是葛均波以創新、合作、遠見推動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16年前,葛均波院士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立足自身專業,每年提交多份高質量議案,圍繞心血管學科中心建設、猝死急救、疾病日、醫學教育等領域建言獻策,用實際行動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作貢獻,助力“健康中國2030”宏偉目標。
校審:Susan 劉 ┆責編:胡欣妍┆來源:心血管健康聯盟信息平臺